专家解读之四丨市场准入制度改革让民营企业心态更稳底气更足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28日 08:27
专家解读之四丨市场准入制度改革让民营企业心态更稳底气更足
市场准入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之一,是确保经营主体合法、合规进入市场从事经营活动的重要制度。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持续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充分释放民营经济市场潜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党和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要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为新征程上深入推进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公平准入是稳定民企市场预期、提振信心的重要保障
市场准入是民营企业参与经济活动、实现公平竞争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我国以负面清单为基础的市场准入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同步联动审批、投资、监管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在放宽民营企业准入方面,系统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在能源、铁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市场“门槛”不断降低,市场规则更为透明,市场环境更加公平,对激发民企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绍台铁路开通运营,一批民间资本参股的核电项目落地开工,标志着民营企业参与重点行业和领域竞争性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截至2025年1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数量为5670.7万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为42万家,占比为92%以上,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随着市场准入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清单事项持续缩减,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民营企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保障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准入,增强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底气
民营企业不怕市场竞争、不怕竞争激烈,怕的是缺少公平竞争的机会,怕的是受到了差别歧视待遇。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才能更有效地激发民营企业市场活力、更大程度地释放民营企业创新潜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能够为民营企业提供一个宽松的竞争环境,让广大民营企业能够有机会“准入”、有意愿“想入”、有规则“融入”到更广阔的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空间中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负面清单“非禁即入”的管理模式,要求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最直接的获益者就是民营企业;几版清单事项持续缩减,一批领域或是准入限制放开、或是准入环节精简,充分释放了放宽准入的政策红利,最直接的惠及者也是民营企业。
但也要看到,虽然我国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实施的效果和预期仍存在一定偏差。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通过设置各种的显性的或隐性的壁垒,提出不合理要求,限制民营企业公平参与一些领域的竞争。有的地方在惠企政策执行中,名义上向民企开放了一些项目,但在从业经验、资质条件、经营业绩、专业领域等方面要求过高,民间资本望而却步,导致看似“大门敞开”,却始终“走不进来”,阻碍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亟需以更大的力度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健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三、以负面清单修订放宽准入限制,为民营企业开拓空间按下“快进键”
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可以让民营企业对参与市场竞争有了更加明晰的认知和明确的预期,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切实提升民企的获得感和安全感。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自2018年全面实施以来,清单历经4次修订,从151项压缩到了106项,养老、医疗、交通、能源等多个领域一大批准入限制得到放宽,让各类经营主体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谋发展。可以发现,此次负面清单的修订,既立足当下,更加聚焦民营企业切身利益问题,着力解决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又着眼长远,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让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此次的负面清单修订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有利于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创造更加有力的发展条件,持续为民营企业减负、增效、赋能,契合了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例如,进一步压减清单事项,有序放宽民企准入条件和领域;又如,在准入的审批环节上,进一步加强市场准入的规范化、便利化;还如,坚持“非禁即入”原则,持续深入破除各级各类市场准入壁垒。这些都为民营企业在更广阔的领域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让更多企业敢闯、敢干、敢投,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来源:体改司(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 李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