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招标公告| |采购公告| |资讯中心| |采购机构| |项目中心| |供应商库| |会员中心| |招标助手| |专家库 |
信息搜索

“水安、民安、则广安”——广安市全力打造西南滨江台地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典范纪实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28日 08:30

“水安、民安、则广安”——广安市全力打造
西南滨江台地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典范纪实
地阔为广,和谐即安。

素有“伟人故里、川东门户”之称的广安,是川渝合作示范区和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城市,肩负着“保护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历史使命和“谱写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人民所愿。

广安市始终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民生工程和发展机遇,坚持先行先试、创新实践。2016年,广安市获批四川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2022年又成功入选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在建设西南滨江台地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典范的道路上持续奋进。

共建共治让城市更宜居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广安市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政府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成效显著。2024年,城南老城3.7平方公里片区焕新升级,“路平灯亮、水畅景美”的生态宜居环境获市民一致好评;前锋区体育运动公园透水旱喷广场、渠江红滩音乐公园延时调节塘等海绵公园绿地,实现“雨天蓄水、旱天亲水”的双重效益;西溪河沿岸生态治理示范项目以“五水共治”为引领,协同推进賨城里综合体、夜景、游船等“水文化”公共服务建设,2025年春节单日客流超10万人。调查显示,群众对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满意度达98.67%,“会呼吸的城市”正成为广安市新名片。

高位统筹强机制,压实责任促落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先后25次召开专题调度会,研究解决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推进、资金保障等关键问题。二是设立专门机构。组建市海绵城市建设服务中心,成立3个工作专班专职推动,聘请4名专家驻场指导,形成“机构+专班+智库”的统筹推进体系。三是强化考核问效。建立“周总结、月通报、季调度、年考核”多层级协调推进机制,累计开展现场督导490次、印发通报21期、督办提醒18次,连续3年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市委绩效考核,倒逼责任落实。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成为全国入选的15项经验做法之一。

制度创新强保障,标准引领促规范。一是立法保障筑基。出台《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在规划编制、建设管控、运行管理等方面强化海绵城市刚性约束,强化华蓥山、西溪河等城市及其周边自然生态空间保护和利用。二是标准体系赋能。修编《广安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发布《建设工程海绵城市源头控制设施设计规程》等2项地方标准,创新开孔路缘石等设施本地化设计参数,规范当地海绵城市设计标准。三是全周期管控提质。出台《关于做好广安市海绵城市项目建设全过程管控相关事宜的通知》等规划建设管控制度17项,将海绵城市管控要求与现有项目规划建设程序有机融合:规划环节协同审查,依托规划专委会审查,强化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与自规部门协同方案联审;设计审查多专业融合,要求海绵专篇与排水、景观等多专业同步审查,将海绵专篇审查意见作为施工图审查机构要件,避免各专业不协调,解决图审机构多关注海绵指标忽视海绵设施作用发挥的弊端;施工过程常态监督,将海绵城市相关内容纳入质监主管部门监督范围,建立“督导—整治—核实”项目闭环督导机制,强化建设质量管控力度;竣工验收守住底线,将海绵指标作为竣工综合验收的必备要件;最终实现海绵项目从土地供应、规划设计、建设施工、验收备案到运维管理的全链条闭环管控体系。

智慧赋能强管理,技术助力提韧性。广安市以数字化手段赋能海绵城市建设,构建智慧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城市防洪排涝韧性。一是信息管理。建立排水系统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搭建海绵城市建设电子地图,智慧管理海绵项目、排水管网、建设成效等数据,全方位展示全市海绵设施分布及基本情况,全生命周期管控海绵项目建设流程。二是实时监测。精准探测地下雨污水管网1353公里,建立城市排涝基础设施数据库,布设雨量计、路面积水仪、流量计等304套监测设备,通过“电子眼”远程实时监测城区地下雨污水管网运行情况、城市内涝积水实时情况,为广安防汛减灾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数据支撑。三是智慧调度。基于大数据模型和气象数据,提前2小时模拟城区积水风险,运用“智慧大脑”提前预警、实时调度、汛后总结。2024年累计发布预警350余条,应急抢险200余人次,使用机械设备20余台,成功处置10个易涝点,推动城市从“治水”到“智水”的转型升级,城市排水韧性不断提升、地下“生命线”逐渐畅通。

多维宣传创氛围,全民参与聚共识。广安市创新构建“专业培训+公众科普”双轮驱动宣传体系,推动海绵城市理念深入人心。一是强化人才技术培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定期外出考察、邀请专家培训),同时将海绵城市相关知识纳入小平干部学院党校培训课程,系统提升行政、设计、施工、运维等各类人员海绵城市技术水平。二是多渠道常态宣传。着力打造并免费开放海绵城市宣传教育基地,通过动画演示、微缩模型、实景展示、多媒体互动等方式,向市民讲解海绵城市技术原理和广安海绵城市建设思路及成效,让市民直观理解海绵城市理念,切实感受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城市人居环境变化;通过广播电视、抖音、报纸、短信、宣传屏等媒介常态化宣传报道海绵城市,在城区及各县(市、区)重要街道大型户外LED电子显示屏和公交站等公共空间宣传海绵城市标语,定期开展“海绵”进公园、小区、学校等线下宣传活动,强化海绵城市宣传教育的渗透力,引导公众真正理解、认可并支持海绵城市建设。

示范引领让“海绵”更系统

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聚焦城市自身雨水问题,结合长江水生态保护的流域站位,统筹推进城市洪涝、污涝治理,通过示范片区引领带动全域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24年,城市防洪标准达20年一遇以上,56%的排水分区达30年一遇(原5年一遇),27处历史易涝积水点全面消除,长江支流渠江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持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因此显著增强。

梯级滞蓄统筹城市洪涝治理。广安市立足三级台地地形特征,因地制宜构建“外挡洪水、内疏河道、分级滞蓄、管网排放、源头削峰、系统治理”的梯级滞蓄体系。一级台地,由于城北老城区紧邻渠江,地势低洼,存在洪水入城和排水顶托问题,统筹堤防建设与滨江缓冲空间保护利用,增加弹性空间实现外挡洪水。二级台地,以城南等区域为主,存在河道排水能力不足、大型调蓄空间利用有限、排水管网雨污水合流及混错接严重等问题,雨天易出现积水与溢流,对此系统开展河道生态综合治理、片区雨污水分流和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实现污涝同治。三级台地,以协兴等新城片区为主,重点保护山体、洼地等自然生态空间,尽量将本级雨水控制在本地,减轻对城市下游的压力。

示范片区引领全域海绵建设。广安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按照“干一片、成一片”原则,以排水分区为基础,坚持问题与目标导向结合、新旧城区兼顾,选取问题短板突出、城市特色明显、项目集中且可操作性强的排水分区,连片打造五大重点示范片区,包括广安区城南污涝同治老城改造示范片区、广安区城北洪涝统筹老城改造示范片区、前锋新老城协同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片区、神龙山组团梯级滞蓄水系统健康循环新城示范片区、小平故里生态保护海绵宣传教育示范片区,借此引导带动华蓥市等各县(市、区)、园区以及牌坊村、金安村等城乡一体化海绵城市建设。

因地制宜让经验可推广

广安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统筹考虑现状问题、场地条件、经济可行性、公众合理诉求等因素,成功探索出一套适用于西南滨江台地城市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在老旧街道维度,针对西南城市老旧街道普遍存在的道路狭窄、绿化空间不足、径流污染控制不力、老城风貌不佳等问题,广安市提出了“离线式生物滞留带”解决方案。这一经济适用、维护方便的源头雨水管理措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巧妙设计,利用传统市政道路雨水口作为生物滞留带溢流出口,既减少工程量、节约投资,又避免溢流井与绿化带景观冲突;二是便于运维,生物滞留带入口定制化的导流槽和沉泥槽,既能提升收水效果、拦截沉积污染物,还便于清理维护;三是环境提升,连通树池增加了绿化空间,结合植物景观搭配,实现老城环境“大提升”,成为广安老旧街道城市更新+海绵的示范做法。根据会展街实际监测数据,2024年7月5日降雨量56.9毫米,“离线式生物滞留带”出口未监测到出水,径流污染、得到有效削减;2024年5月18日降雨量18.4毫米,道路总出口降雨总量削减70.71%、雨峰延后70分钟,源头减排和污染控制效果显著。

在新建小区维度,广安市结合开放式社区理念和海绵城市建设思路,着力打造开放式海绵型社区,推进人文型海绵城市建设。广安凤栖澜庭等新建小区将临街绿化带与小区联动设计建设,共同打造开放生态海绵公共空间。同时,在临街景观带增设儿童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实现海绵与娱乐、自然与功能有机融合,为城市绿色发展和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社区支持,成为新建小区海绵化建设的广安模板。

在产学研用维度,广安市采取“因地制宜、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策略,构建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与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高校合作,并依托本地高校、国企等科研力量,进行海绵技术、材料、工艺的创新。通过开展“滨江台地城市大排水系统”等4项课题研究,申请“一种人工湖水质保持系统”发明专利和“雨水收集调蓄树围”等3项实用新型专利,为海绵城市标准化建设筑牢理论基础。同时,实现小孔出流开孔板等特色海绵设施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已应用于全国近80个同类项目中,培育壮大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本土海绵企业。

广土安辑,思源奋进。广安市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坚持系统化、常态化全域推进,奋力打造西南滨江台地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典范,在伟人故里续写新时代绿色发展新篇章。

摘自 中国建设新闻网  谢祥奎 孙欣 赵翔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展会推荐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自助友情链接 | 机构文件 | 汇款帐号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2000-2023 本站网络实名/中文域名:"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中文网 政府采购网.中文网 招标网.中文网"
本网站域名:www.chinabidding.org.cn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 京ICP备2021005469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5260
技术支持:北京中政发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政府采购信息服务:政采标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管理:政府采购招标中心 联系电话:010-68282024 83684022 传真:010-83684022 更多联系电话...
标讯接收邮箱:service@gov-cg.org.cn 供应商邮箱:zfcgzb@gov-cg.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