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123工作法”推动政采提质增效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 发布时间:
2025年07月29日 07:45
山西大同“123工作法”推动政采提质增效
本报讯 今年以来,山西省大同市财政局聚焦采购人主体责任落实,运用“123工作法”,实现采购流程电子化、采购责任具体化、采购管理规范化,进一步推动政府采购工作质效双提升。
依托一个平台,构建数字化监管体系。采购人可以依托“山西省政府采购数字化平台”,实现从采购意向公开、采购需求确定到采购合同签订、履约验收、合同资金支付的全流程线上操作。全市政府采购预算指标实现从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推送至“政采云”平台系统全覆盖,采购计划强制关联采购预算,形成了预算、采购、支付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从源头上杜绝“无预算、超预算”采购,有效降低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成本,进一步提高采购质量和监管效能。截至目前,大同市本级363家预算单位、各县(区)1712家预算单位已经全部纳入了政府采购线上监管范围,政府采购领域已全面覆盖货物、服务和工程类项目。
通过筑牢两项制度,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一是健全政府采购内控制度。结合实际,印发《大同市预算单位政府采购活动工作指引》等文件,督促全市各预算单位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全面加强政府采购内控制度建设,科学设置内控流程,履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工作要求,强化采购需求确定、采购代理机构选择、采购政策落实、采购信息公开、自行采购规范等重点环节的内部控制建设,形成依法合规、运转高效、风险可控、问责严格的政府采购内部运转和管控制度。目前,全市预算单位政府采购内控制度已实现全覆盖。二是规范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方法。督促各部门、各单位严格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文件精神,按照《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等文件要求,坚持“厉行节约、合理编制”原则,结合本年度采购需求,与部门预算同步编制、同步申报来年政府采购预算,做到应编尽编、编实列细、名实相符。严禁“无预算、超预算”采购,不得擅自改变已批准的政府采购预算的金额及用途,加快采购流程实施和资金支付进度。
聚焦做好三方面工作,提升采购人专业素养。一是聚焦采购单位普遍反映的政策理解、实务操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打造“政策解读+实操指导+风险防控”的立体化培训模式,常态化开展政府采购政策法规、典型案例分析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培训逐步解决政府采购人员职业素养参差不齐等问题,进一步提升政府采购人员专业能力,努力建设一支业务过硬、素质精良、执业规范的政府采购队伍。二是释疑解惑明政策,为采购人提供“问诊式、一对一”的政策解读和业务指导,通过“面对面讲、手把手教”,破解“不会采、采不好”难题,对于采购人反映的政策法规、采购流程、平台操作、质疑答复等方面问题进行定期梳理,对拿不准、吃不透的薄弱环节第一时间会商落实,对照政府采购法规和典型案例逐项把关、对症下药,切实解决政府采购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三是督促提醒强信用。加强政府采购合同管理,明确采购人作为政府采购合同管理的主体责任,强化采购人诚信履约意识。制定印发相关文件,规范采购人在政府采购合同签订、公开、备案、变更、终止或中止等流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醒采购人在规定时间内确定采购结果、签订合同并发布公告、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款项并组织履约验收,保障项目采购流程环环紧扣、步步推进。
(同财)